钒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药、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和国防工业等领域。其中,钒页岩作为一种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储量丰富,是我国主要的含钒资源之一,其钒储量占总钒储量的87%。当前,从钒页岩提钒工艺所得的含钒浸出液主要采用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两种工艺实现钒与杂质的分离富集。
钒页岩酸浸液中含有多种杂质元素,尤其是铁的存在给钒的提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传统的溶剂萃取方法通常需要多级串联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这不仅增加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还导致了分离纯度与效率难以兼得的问题。如何高效地从钒页岩酸浸液中分离出高纯度的钒,成为了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溶剂萃取法因其稳定性强、富集比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在钒页岩提钒的工业生产中较为广泛应用。常用的萃取剂为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P204),能够有效富集钒并与其杂质分离。然而,P204对Fe(Ⅲ)与V(V)的选择性较差,因此,为了避免Fe(Ⅲ)的共萃,通常需添加过量还原剂使Fe(Ⅲ)还原成Fe(Ⅱ),从而降低Fe的萃取率。离心萃取技术的工作原理离心萃取技术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加速两相流体的强制混合与快速分离,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诸多弊端。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混合:含钒溶液(水相)与有机萃取剂(如P204、P507)在特制的转鼓式萃取器中充分接触,在高速旋转形成的剪切力作用下瞬间完成传质过程。
2. 离心分离:混合液进入离心机,在数千倍重力的离心力作用下,两相迅速分层,形成清晰的界面。
3. 反萃取:负载钒的有机相与酸性溶液(如硫酸)反应,钒重新进入水相,实现纯化。
典型工艺流程以某钒页岩酸浸液为例,采用离心萃取技术分离钒铁的典型工艺流程如下:
1. 逆流萃取:含钒的酸浸液与萃取剂(如P204)逆流接触,钒优先与萃取剂络合进入有机相,而铁则富集于水相。
2. 洗涤纯化:负载钒的有机相用稀酸洗涤,去除夹带的微量杂质,进一步提高钒的纯度。
3. 反萃取:以酸性溶液反萃有机相中的钒,获得高纯度的钒富集液。
研究表明,在离心萃取工艺中,当P204的体积比用量由15%增加至40%时,钒萃取率由87%提升至93.84%。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常规萃取工艺所得的钒萃取率始终低于离心萃取工艺中的钒萃取率。此外,离心萃取工艺中钒的萃取容量可达70.45 g/L,而常规萃取工艺中仅为52.63 g/L。离心萃取工艺中Fe萃取率由11.9%降低至5.3%,V/Fe分离系数由41.78提升至127。
CWL-M离心萃取的优势相比传统分离方法,离心萃取机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 高效性:单级萃取时间缩短至秒级,级效率提升5-8倍,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环保性:溶剂循环利用率高达90%,废水排放量减少60%,降低了环境污染。
3. 适应性:可处理强酸(如硝酸、盐酸)、强碱和强腐蚀性场合,兼容多种萃取剂,适用于各种复杂工况。
4. 经济性:节省人力成本,洗涤剂和萃取剂可循环使用,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单位成本低。
5. 结构优化:设备采用挠性悬挂式结构,自动对中,高速稳定,无传动附件,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
新型离心萃取机在钒页岩酸浸液中分离钒铁的应用,不仅实现了钒元素的高效分离,还推动了钒产业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通过高效的传质过程、快速的分离能力和智能化的控制手段,离心萃取技术大幅提升了钒的回收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离心萃取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迈向新的高度。